网络编程 - 1
目录
为什么需要网络编程? —— 丰富的网络资源
什么是网络编程
网络编程中的基本概念
发送端和接收端
请求和相应
客户端和服务端
常见的客户端服务端模型
Socket 套接字
概念
分类
解释
有连接 / 无连接
可靠传输 / 不可靠传输
面向字节流 / 面向数据报
全双工 / 半双工
Java 数据报套接字通信模型
Java 流套接字通信模型
Socket 编程注意事项
完!
为什么需要网络编程? —— 丰富的网络资源
用户在浏览器中,打开在线视频资源,看视频等等,实质上是通过网络,获取到网络上的一个视频资源。
与打开本地视频文件类似,只是这个视频文件的来源是网络。相比本地资源来说,网络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网络资源。
所谓网络资源,其实就是在网络中可以获取的各种数据资源。而所有的网络资源,都是通过网络编程来进行数据传输的。
什么是网络编程
网络编程,指网络上的主机,通过不同的进程,以编程的方式实现网络通信(网络数据传输)。
也可以只需要满足进程不同即可。所以即使是同一个主机,只要是不同进程,基于网络来传输数据,也属于网络编程。
特殊的,对于开发来说,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一般也都是在一个主机中运行多个进程来完成网络编程。
但,我们一定要明确,我们的目的是提供网络上的不同主机,基于网络来传输数据资源。
进程 A:编程来获取网络资源
进程 B:编程来提供网络资源
网络编程中的基本概念
发送端和接收端
在一次网络数据传输时:
发送端:数据的发送方进程,称为发送端。发送端主机即网络通信中的源主机。
接收端:数据的接收方进程,称为接收端。接收端主机即网络通信中的目的主机。
收发端:即发送数据,又接收数据。
注意:发送端和接收端只是相对的,只是一次网络数据传传输中,产生数据流向中的概念。
请求和相应
一般来说,获取一个网络资源,涉及到两次网络数据传输。
第一次:请求数据的发送(request)。
第二次:相应数据的发送(response)。
举个栗子:在快餐店点一个汉堡包。要先发起请求:点一份汉堡包,再有快餐店提供的对应相应:提供一份汉堡包。
客户端和服务端
服务端:在常见的网络数据传输场景下,把提供服务的一方进程,称为服务端,可以提供对外服务。
客户端:获取服务的一方进程,称为客户端。
客户端获取服务资源:
客户端保存资源在服务端:
举个例子:在银行办业务
银行提供存款的服务:用户(客户端)保存资源(现金)在银行(服务端)
银行提供取款的服务:用户(客户端)获取服务端资源(银行替用户保管的现金)
常见的客户端服务端模型
最常见的场景,客户端是指给用户的程序,服务端是指提供用户服务的程序:
1. 客户端先发送请求到服务端
2. 服务端根据请求数据,执行相应的业务处理
3. 服务端返回相应:发送业务处理结果
4. 客户端根据相应的数据,展示处理结果(展示获取的资源,或提示保存资源的处理结果)
补充: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交互,也是有多种模式的:
1. “一问一答”:一个请求对应一个相应,一对一(最常见的模式,后续进行“网站开发”(web开发)也是使用这种一问一答的模式)
2. “一问多答”:一个请求对应多个响应。(这个场景最主要是涉及到“下载”的场景中)
3. “多问一答”:多个请求,对应一个响应。(这个场景主要涉及到“上传”)
3. “多问多答”:一个请求可能对应多个响应,一个响应也可能对应多个请求。(这个场景主要涉及到“远程控制 / 远程桌面”。我们进行的鼠标键盘操作,都会作为一个一个的请求发送过去,另一方看到的画面,作为响应~)
Socket 套接字
概念
Socket 套接字,是由系统提供用于网络通信的技术, 是基于 TCP / IP 协议的网络通信的基本操作单元。基于 Socket 套接字的网络程序开发就是网络编程。
分类
Socket 套接字主要针对传输层协议划分为如下三类:
流套接字:使用传输层的 TCP 协议
TCP,即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传输层协议。
以下是 TCP 的特点(后续会详细介绍)
- 有连接
- 可靠传输
- 面向字节流
- 全双工
- 有接收缓冲区,也有发送缓冲区
- 大小不限
对于字节流来说,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传输数据是基于 IO 流,流式数据的特征就是在 IO 流没有关闭的情况下,是无边界的数据,可以多次发送,也可以分开多次接收。
数据报套接字:使用 UDP 协议
UDP,即 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传输层协议。
以下是 UDP 的特点(后续会细节介绍)
- 无连接
- 不可靠传输
- 面向数据报
- 全双工
- 有接收缓冲区,五发送缓冲区
- 大小受限:一次最多传输 64 KB
对于数据报来说,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传输数据是一块一块的,发送一块数据假如 100 个字节,必须一次发送,接收也必须一次接收 100 字节,而不能分 100 次,每次接收 1 个字节。
原始套接字
用于自定义传输层协议,用于读写内核没有处理的 IP 协议数据。(在此并不做了解)
解释
有连接 / 无连接
有连接:此处我们所提到的“连接”,并不是物理意义的连接,而是一种抽象的,虚拟的连接。(本质上是通信双方各自保存对方的相关信息)。
简单的例子:打电话,是一种有连接的通信方式,A 这边拨号,B 那边需要接通,才能说话。B 可以选择接通或者不接通。
连接首先的特点是双方都能认同。
无连接则是 发短信。无论 B 是否同意,A 都能发过去~
可靠传输 / 不可靠传输
网络上存在的“异常情况”是非常多的,无论使用什么样的软硬件的技术手段,都无法 100% 保证网络数据能够从 A 一定传输到 B。
此处谈到“可靠传输”,是尽可能的完成数据传输,虽然无法确保数据到达对方,至少可以知道,当前这个数据,对方是不是收到了。
此处谈到的可靠性,主要指的是,发送的数是否送到,发送方能够清楚的感知到~
面向字节流 / 面向数据报
面向字节流:此处谈到的字节流和文件中的字节流完全一致。网络中传输数据的基本单位就是字节。 TCP
面向数据报:每次传输的基本单位是一个数据报(由一系列字节构成)特定的结构 - UDP
全双工 / 半双工
全双工:一个信道,可以双向通信。
半双工:一个信道,只能单向通信
Java 数据报套接字通信模型
UDP 协议来说,具有无连接,面向数据报的特征,即每次都是没有建立连接,并且一次发送全部数据包,一次接收全部的数据报。
Java 中使用 UDP 协议通信,主要是基于 DatagramSocket 类来创建数据报套接字,并使用 DatagramPacket 作为发送或接收的 UDP 数据报。对于一次发送及接收 UDP 数据报的流程如下:
以上只是一次发送端的 UDP 数据报发送,及接收端的数据报接收,并没有返回的数据。也就是只有请求,没有响应。对于一个服务器来说,重要的是提供多个客户端的请求处理及响应,流程如下:
Java 流套接字通信模型
Socket 编程注意事项
1. 客户端和服务器:开发时,经常是基于一个主机开启两个进程作为客户端和服务器,但真实的场景,一般都是不同主机。
2. 注意目的 IP 和目的端口号,表示了一次数据传输时要发送数据的终点主机和进程
3. Socket 编程我们是使用流套接字和数据报套接字,基于传输层的 TCP 或 UDP 协议,但应用层协议,也需要考虑,后面会说明如何设计应用层协议。
4. 如果一个进程 A 已经绑定了一个端口,再启动另一个进程 B 绑定该端口,这种情况也叫做端口被占用。Java 进程中,端口被占用的常见报错信息如下:
此时可以检查一下进程 B 绑定的是哪个端口,再查看该端口被那个进程占用。
- 在 cmd 中输入 netstat -ano | findstr 端口号,就可以显示出对应进程的 pid。
- 在任务管理器中,通过 pid 查找进程
解决端口被占用的问题:
- 如果占用端口的进程 A 不需要运行,就可以关闭 A 之后,再启动需要绑定该端口的进程 B
- 如果需要运行 A 进程,则可以修改进程 B 的绑定端口,换为其他没有使用的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