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架构师2025年论文通用模板
搭建自己的模板
1、项目选择与实施建议整理
一、项目选择标准
-
金额与周期要求:优先选择金额在 200万以上 的中大型商业项目,研发周期建议
不少于8个月。避免选择小型项目(如金额低于100万、周期短于1年)。 -
技术复杂性:需体现完整项目生命周期管理(如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验收等)。
二、推荐项目类型
-
政府/大型信息系统: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军方、医院、银行等机构的 ERP、OA系统,以及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等软件及信息系统。
涉及新兴技术的综合型项目(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应用)。 -
已验证的成熟项目:已完成上线并稳定运行 3年内的项目,确保数据时效性和可评估性。
三、不推荐项目类型
- 小型系统:如进销存、图书管理系统、单机版系统等,因规模过小难以体现技术深度。
- 未完成项目:需确保项目已通过验收并上线运行。
- 纯建站类:仅有静态页面的企业/政府门户网站,缺乏后台复杂应用。
- 硬件类:如综合布线、安防工程等,技术重心偏向硬件实施。
- 纯技术研究:如数据迁移、内部技术升级等,缺乏完整项目管理流程。
四、实施建议
- 优先熟悉领域:在推荐范围内选择自身参与或熟悉的中大型项目,便于技术细节和风险分析的深度展开。
- 零基础适配方案:若无实际项目经验,可参考成熟案例模板,模仿其框架和逻辑,逐步掌握规范写作方法。
- 规避风险:避免选择技术边界模糊或缺乏明确成果的项目(如纯理论研究),确保论文内容可量化、可验证。
注:以上标准和建议需结合个人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确保项目背景与论文主题高度契合。
2、提前准备论文摘要
摘要自己参考范文或者下面的格式,根据自己选择的项目准备一个就可以了。建议逻辑上分两段(但是实际写作不要写两段,因为格子可能不够),第一段是通用的介绍项目背景,第二段是根据不同的论文题目发挥的,简单回应子题目并介绍论文结构。
注意:摘要最多只有330个格子,千万不能超,建议写300个字即可。
包含内容:项目名称、项目金额、项目历时、项目简介、我的责任;本文讨论主题概括(具体可以参考后面的万能模板)。
论文摘要格式:
(1)本文讨论……系统项目的……(指的是项目主题,例如进度管理等),该系统是由某单位建设的,投资多少万,系统是用来做什么的(项目背景,简单功能等)。在本文中,首先讨论了……(过程、方法、措施),最后……(主要是不足之处/如何改进/特色之处/发展趋势等)。在本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我主要担任了……(在本项目中的角色)。
(2)根据……需求(项目背景),我所在的……组织了……项目的开发。该项目……(项目背景、简单功能介绍)。在该项目中,我担任了……(角色)。我通过采取……(过程、方法、措施等),使项目圆满成功,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但通过项目的建设,我发现……(主要是不足之处/如何改进/特色之处/发展趋势等)
(3)…年…月,我参加了……项目的开发,担任……(角色)。该项目投资多少,建设工期是多少,该项目是为了(项目背景、功能介绍)。本文结合作者的实践,以……项目为例,讨论……(论文主题),包括……(过程、方法、措施)。
(4)……是……(戴帽子,讲述论文主题的重要性,比如进度的重要性)。本文结合作者的实践,以……项目为例,讨论……(论文主题),包括……(过程、方法、措施)。在本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我担任了……(角色)。
3、提前准备论文背景
项目背景及过渡部分建议500-600字左右,不能超过太多,需要提前准备好,尽量通用化,不要和论文主题相关,这样考试时候无论什么论文主题都可以直接默写,只需要在最后写一段过渡语句,过渡到下一个论点。
包括内容:项目开发的原因、你的岗位职责、项目开发周期及规模、项目功能组成介绍、项目技术(可省略)。
具体可以参考后面的万能模板来写。
4、正文协作
正文应该按照论文题目和子题目的要求来写作,并且一定要回应论文子题目。
正文需要写1200字左右。正文部分不在万能模板里,需要根据不同的题目来准备,先准备好自己的万能模板。
5、提前准备结尾
结尾是个非常有意思的部分,从其本身意义来说,是让你总结项目收获和不足的,然后另一方面,还是你整体补救论文的最后一步。如果你到最后发现字数不够,结尾就需要多写一些,如果你发现字数多了,结尾就要少写一点,如果你觉得前面写的很差,结尾就一定要重视。
结尾可以写400-600字左右,是对整体论文的总概。
包括内容:项目上线及运行效果、客户评价、项目收获、项目不足和解决思路。具体可以参考后面的万能模板来写。
自己的万能模板
模板中高亮字体是需要根据题目来写,其他部分是可复用的。
摘要模板(时间+项目+项目简介+投入+历时+成功交付客户好评+结合具体题目说明本文结构)
2022年5月,我参与了某三甲医院预约挂号系统的开发建设,并担任系统架构设计师,负责整体架构设计工作。该系统包括用户端预约界面、号源智能分配、多终端数据同步三大核心模块,能够实现患者线上挂号、医生排班管理、实时号源更新等功能,从而优化就医流程、减少患者排队时间并提升医院资源利用率。项目总投入85万元人民币,历时8个月,于2023年1月正式上线运行,日均服务患者超5000人次,获得院方和患者的一致好评。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围绕该系统的根据论文题目补充,如“高并发场景下的架构设计”“智能号源分配算法”等展开分析。
项目背景模板(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项目功能和技术介绍+回应子题目并过渡到主体)
在传统医院挂号模式中,患者需现场排队或依赖电话预约,存在号源分配不透明、高峰期系统卡顿、黄牛倒号等问题,导致患者就医体验差、医院管理效率低下。为解决这一痛点,某三甲医院决定开发一套智能化预约挂号系统,实现线上实名预约、动态号源调整及多终端数据实时同步功能。
我所在公司中标该项目,并于2022年5月正式启动建设,我被任命为系统架构设计师。项目总投入85万元,建设周期为2022年5月至2023年1月。系统采用微服务架构,技术实现包含以下要点:前端开发:使用Vue.js构建患者移动端和Web端界面,支持实时排队进度显示;后端服务:基于Spring Cloud框架开发号源分配、支付对接、短信通知等模块;数据库设计:采用MySQL分库分表方案(按科室划分),结合Redis缓存应对瞬时高并发请求。项目核心功能模块包括:用户端预约模块:集成实名认证、科室选择、医生排班查询及挂号费支付功能;号源智能分配系统:基于动态权重算法(如医生接诊效率、科室历史人流量)实时调整号源投放;多终端数据同步:通过WebSocket实现窗口挂号机、移动端、医生工作站的数据一致性,误差小于1秒。尽管团队在电商秒杀系统开发中有成熟经验,但医疗场景的特殊性(如号源规则复杂、数据安全性要求高、系统容错率需达99.99%)带来新挑战。此外,医院原有HIS系统的异构接口兼容性问题进一步增加开发难度。为此,笔者在过渡至正文,如“分布式锁设计”“容灾备份机制”等论文子题目中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
项目总结模板(强调项目顺利交付运行反馈好+自己的收获或不足之处)
经过8个月的开发部署,该系统已稳定运行半年,高峰期并发处理能力达1.2万次/秒,挂号流程平均耗时从15分钟缩短至2分钟,患者满意度提升至92%。作为架构设计师,笔者在医疗领域高可用系统设计、实时数据同步技术上积累了宝贵经验,尤其在回应论文题目,如“基于熔断机制的服务降级方案”方面形成可复用的方法论。
项目中存在的不足包括初期对医院线下流程理解不够深入(如特殊科室的加号规则),导致部分接口返工;此外,第三方医保接口的调试周期超出预期。通过建立医院业务专家协同开发机制,并引入接口自动化测试工具,问题得以有效解决。未来将持续研究医疗信息化系统的性能优化策略,探索AI预测在号源分配中的深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