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区域,也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宝库。然而,我们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深入理解尚不足5%。海洋大数据,通过观测、监测、调查、分析和统计等手段获得,已成为我们探索海洋世界的主要工具。
如图1所示,随着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络的不断进步,包括“空中-太空-地面-海洋-海底”多维度的观测系统,我们已经积累了包括海洋遥感图像、时空序列数据、仿真结果、文献资料和监控音视频在内的丰富多模态数据。据研究,2014年全球海洋数据总量大约为25PB,预计到2030年将激增至275PB。这显示了海洋多模态数据的存储量正接近EB级别,每日的增长量也达到了TB级别。在这些数据中,海洋遥感图像和时空序列数据占据了主导地位,后者常以矩阵形式展现,有时也被视作图像。因此,深入分析和挖掘这些以图像为主的海洋多模态大数据,对于理解海洋动力学过程、能量和物质循环、海洋生物的演变,以及实现重大科学发现、维护生态环境健康、应对极端气候和气候变化等方面至关重要。为此,本文尝试从OCR+多模态数据技术的角度出发,全面阐述了围绕海洋现象与过程的智能感知、认知及预测方面的交叉研究成果。
要给如此庞大的海洋数据作数据分析,快瞳科技提出一种综合基于多模态OCR+nlp+海量数据深度学习+规则决策+知识库多种技术。这种技术能够理解和整合文本、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多种类型的数据,以提供更全面和深入的分析。以下是构建多模态智能识别系统的一些关键步骤和组成部分:
-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 多模态数据采集:收集海洋相关的文本数据(如科研文献、报告)、图像数据(如卫星图像、海底摄影)、音频数据(如水下声音记录)和视频数据(如深海探测视频)。
- OCR技术:从图像和文档中提取文本信息,例如从船舶日志和历史文献中提取数据。
- NLP预处理:对文本数据进行分词、词性标注、实体识别等处理,以提取关键信息。
-
深度学习:
- 多模态特征提取:从图像、音频和视频中提取特征,与文本特征结合。
- 多模态模型训练:使用深度学习模型(如Transformer、CNN、RNN)训练多模态数据,以识别海洋现象的复杂模式和关系。
- 跨模态学习:利用一个模态上的知识来增强其他模态的理解,例如使用文本信息来提高图像中特定海洋生物识别的准确性。
-
规则决策:
- 多模态规则引擎:基于海洋学规则和业务逻辑,为不同模态的数据定义决策规则。
- 规则与模型协同:将深度学习模型的输出与规则决策相结合,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可解释性。
-
知识库:
- 多模态知识表示:将不同模态的数据整合到一个统一的知识表示框架中,如海洋学本体。
- 知识推理与发现:利用推理引擎发现新的知识关系,或验证现有知识,例如通过分析不同数据源预测海洋灾害。
-
系统集成与应用:
- 多模态数据集成:将来自不同模态的数据集成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以便于分析和决策。
- 应用开发:开发应用程序,使用户能够与海洋数据分析平台交互,实现信息检索、数据分析、决策支持等功能。
-
反馈与迭代:
- 性能监控:监控系统性能,收集用户反馈和系统输出。
- 模型和规则迭代:根据反馈和新数据不断优化模型和规则,提高系统性能。
通过这种多模态智能系统,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海洋数据深度分析:
- 海洋环境监测:通过分析卫星图像和传感器数据,监测海洋环境变化,如赤潮、海洋污染和气候变化。
- 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结合图像识别和NLP技术,分析海底摄影和科研文献,研究海洋生物多样性。
-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多模态数据分析,评估海洋资源分布,如渔业资源和矿产资源。
- 海洋灾害预警:通过分析多模态数据,预测和预警海洋灾害,如海啸、风暴潮和海洋酸化。
这种系统能够提供更全面和深入的海洋数据洞察,帮助科学家、决策者和利益相关者更好地理解和管理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以及应对海洋相关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