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网络原理—应用层和数据链路层

IP协议

⭐IP协议报头上面的知识

地址管理

使用一套地址体系(IP协议),来描述互联网上每个是被所在的位置。

IP数据报的长度(拆包和组包)

可以对CUP进行拆包,可以多个IP报头装一个CUP数据。

8位生存时间(TTL)

这里的时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这里的单位是:次数。

分为:32 / 64,设置次数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环路。

有的人觉得32这么少次数在如今这么发达的网络中是否够用,这是够用的,下面是一个例子:

六度分隔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Theory)是指任何两个人之间,通过一系列的人际关系链,最多只需要经过不超过六个中间人,就可以建立联系。

如何解决IP地址不够用?

1、动态分配IP地址

2、NAT机制(网络地址映射)——提高IP地址的使用

        理解:IP分为公网、局域网。 公网可以访问公网,在公网中,每个IP都是唯一的。

所以当我们在使用局域网访问公网的时候,数量太多,IP地址就不够使用,这个时候就有了NAT机制,个体通过局域网可以转换成公网的IP地址,从而来进行交互,多个个体可以公用一个局域网转换的IP地址,这里的区分就用到了端口,这里面就有NAT的机制。

(每个进程中,端口号是唯一的,但不同进程中的端口号是有相同的,不同局域网中的端口号也是如此)

3、使用IPV6

        理解:这是直接增加IP地址的个数。

路由选择

规划出一条路线。

数据链路层

以太网

数据帧格式

IP地址用于全局,在网络层

mac地址用于相邻设置,在数据链路层

这里的mac地址是静态的,出厂都是设置好的,不能更改。

源IP和目的IP指的是起点和终点,如果没有NAT机制下,是不会改变的

源mac和目的mac指的是相邻的设备,经过路由器进行封装和分用,都会改变mac

⭐以太网数据帧,载荷部分,长度有要求的,最少46字节,最长1500字节

http://www.xdnf.cn/news/211771.html

相关文章:

  • 指针(5)
  • Spring Boot 集成 ActiveMQ 实现异步消息通信(一)
  • 跨平台项目部署全攻略:Windows后端+Mac前端在服务器的协同实战
  • Arduion 第一天,变量的详细解析
  • 三格电子——四路CAN转4G网关使用中的常见问题
  • 【深度学习新浪潮】ISP芯片算法技术简介及关键技术分析
  • 深度解析 MyBatis`@TableField(typeHandler = JacksonTypeHandler.class)`:优雅处理复杂数据存储
  • 深入理解二分查找
  • AI防摔倒检测系统
  • 实验七:基于89C51和DS18B20的温度采集与显示
  • 【从滚动条缺失到布局体系:前端布局问题的系统性思考】
  • pytorch 一些常用语法
  • 图漾官网Sample_V1版本C++语言完整参考例子---单相机版本
  • 企业办公协同平台安全一体化生态入住技术架构与接口标准分析报告
  • ubnuntu使用conda进行虚拟环境迁移,复制,克隆
  • Dify 使用模版转换实现更丰富的输入格式支持
  • linux FTP服务器搭建
  • 通信协议——SPI通信协议
  • Go语言中的错误处理
  • CSS:编写位置分类
  • PDF编辑器:Foxit PDF Editor Pro 版功能解析
  • JVM对象存储格式
  • 解决调用Claude 3.7接口 403 Request not allowed问题
  • 贝叶斯优化RF预测模型
  • 轻松实现CI/CD: 用Go编写的命令行工具简化Jenkins构建
  • 处理pdf文件的常用库unstructured和PyPDF2
  • 【PyTorch动态计算图原理精讲】从入门到灵活应用
  • vscode 配置qt
  • WEB漏洞--CSRF及SSRF案例
  • 可靠性工程:加速因子与筛选度计算模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