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这种问题,首先寻找根因,才能有的放矢。笔者经历过的项目通常都有以下几类情形:
1 、需求层面
- 产品PRD质量不高
- 产研前期沟通确认不清晰或有遗漏
- 需求变更
- 隐藏信息需要显性化,即你以为大家都知道的,其实大家不知道(比如有的人只能看到当前需求点,有的人可以看到需求点背后的影响面)
2 、任务拆解层面
- 任务拆分粒度粗,常见的是按照需求粒度去拆解,但是需求粒度不代表实现粒度,一般实现粒度比需求粒度要细
- 任务依赖方未确认,主要表现在实际的情况和你以为的不一致,未确认开发环境是否支持
- 任务工时预估不准,低估需求复杂度,高估自己的处理能力
3 、技术方案层面
- 没方案,研发直接开干,黑盒测试
- 有方案,但方案很粗,看不出来服务具体逻辑,全靠脑补,但是每个人脑补的结果根据对需求理解的不同,结果也不同
- 方案评审质量不高
4 、开发实现层面
- 主开发深陷技术细节,对整体实现内容把控力弱(一般主开发=PM,除非是很大项目的PM不参与开发,主要做统筹)
- 风险未识别,到了截止日期,未完成的事项未及时同步
- 开发周期内其他临时紧急事项占用时间高,导致整体进度延后
- 冒烟不细致
5 、测试层面
- 冒烟用例比例不够,对到不同成熟度的团队,冒烟用例是不同的
- 测试用例的细致度不够
- 测试环境不稳定等
对到以上问题,逐个拆解破局,是事没做到位,那就抓事,定节点,追过程,是人没做到位,那就辅导人,把能力提升上去。
作为项目参与方,过程中需要协同其他人一起去完成任务,信息透明化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只有将你的需求透明化,别人能很清晰地感知到,才能更好地去配合你成事。如果事情都说不清楚,配合你的人需要不断地去猜你的语意,效率产出就会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