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基础笔记第十四天
提示:文章写完后,目录可以自动生成,如何生成可参考右边的帮助文档
文章目录
- 一、字符串
- 1.字符串
- 2.字符串切片
- 3.查找find()
- 4.去除两端空白字符 strip
- 5.字符串转换大小写 lower、upper
- 5.拆分 split()
- 6.字符串的其他常见方法
- 1.替换
- 2.连接
- 3.判断是否为纯数字
- 二、列表
- 1.列表的定义
- 2.列表增加方法:append()
- 3.列表删除方法:pop()
- 4.列表修改方法:索引
- 5.列表查询方法:索引
- 6.列表反转方法:reverse()
- 7.列表排序方法:sort()
- 8.列表统计方法:count()
- 二、字典
- 1.字典的定义
- 2.字典增加
- 3.字典删除方法
- 4.字典修改方法
- 5.字典查询方法:get()
- 6.遍历字典的Key
- 7.遍历字典的Value
- 8.遍历字典的key和value
- 三、元组
- 1.元组的定义
- 2.元组查询方法: 索引
- 3.元组查询方法: count()
- 4.元组的特殊用法:交换两个变量的值【面试题】
一、字符串
1.字符串
-
定义:使用引号(单引号,双引号,三引号)引起来的内容就是字符串。
-
引用:通过索引(下标)获取字符串数据。
-
索引(下标) :是数据在容器中的位置编号。对于字符串来说,就是字符在整个字符串中的位置。
-
说明:
1、一般情况下,使用的都是正数索引(从左到右), 从 0 开始的。
2、Python 中支持负数索引(从右到左),-1 表示容器中最后一个数据。
3、使用索引(下标) 可以获取容器中指定位置的数据,如:字符串[索引]。
4、获取字符串长度:len(字符串)
2.字符串切片
- 语法:字符串[开始位置下标:结束位置下标:步长]
- 说明:1、通过切片操作,可以获取字符串中指定部分的字符。
2、结束下标位置对应的字符不会被截取到
3、步长用于设置截取间隔,默认步长为1
3.查找find()
- 语法:字符串.find(被查找字符)
- 说明:被查找字符是否存在于当前字符串中, 如果存在则返加开始下标, 不存在则返回 -1
email = input(“请输入你的邮箱:”)
if email.find(“@”) != -1:
print(email.find(“@”))
else:
print(“邮箱格式错误”)
4.去除两端空白字符 strip
- 语法:字符串.strip()
- 说明:将字符串两端的空白字符(空格、换行\n、制表符\t)去除,返回一个新的字符串
username = ’ 15000000000 ’
username = username.strip()
print(username)
5.字符串转换大小写 lower、upper
- 语法:字符串.lower()
字符串.upper() - 说明:将字符串转换为大写或者小写, 返回新的字符串
5.拆分 split()
- 语法:字符串.split(分割符)
- 说明:按照指定字符来分割字符串
- 注意:
- 方法执行完成后返回的数据类型为列表(list)
- 不传入分割符时,默认以空白字符进行拆分
6.字符串的其他常见方法
1.替换
- 语法:字符串.replace(原字符串, 新子字符串)
- 说明: 使用新的子字符串, 按规则替换旧的字符串内容
2.连接
- 语法:字符串.join(一般为列表)
- 说明 :一般用于将列表按指定子字符合并为字符串
3.判断是否为纯数字
- 语法:字符串.isdigit()
- 说明:返回值为 True 和 False
二、列表
1.列表的定义
- 说明:列表(list)是 Python 中使用最频繁的数据类型, 在其他语言中通常叫做数组, 专门用来存储一组数据
2.列表增加方法:append()
- 语法:列表.append(新增数据)
- 说明:在列表的末尾添加数据
val_list = [“Web自动化”, “UI自动化”, “接口自动化”]
val_list.append(“APP自动化”)
print(val_list) # [‘Web自动化’, ‘UI自动化’, ‘接口自动化’, ‘APP自动化’]
3.列表删除方法:pop()
- 语法:del_data = 列表.pop(索引)
- 说明:删除指定索引对应的数据
- 注意:使用方法时如果不传入索引值, 默认删除列表中最后一个数据
val_list = [“Web自动化”, “UI自动化”, “接口自动化”]
val = val_list.pop(0)
print(val, val_list) # web自动化,[‘UI自动化’, ‘接口自动化’]
4.列表修改方法:索引
- 语法:列表[索引]=新数据
- 说明:通过指定索引修改对应数据
- 注意:使用不存在的索引, 代码执行会报错!
val_list = [“Web自动化”, “UI自动化”, “接口自动化”, “Web自动化”]
val_list[1] = “黑马程序员”
print(val_list) # [‘Web自动化’, ‘黑马程序员’, ‘接口自动化’, ‘Web自动
化’]
5.列表查询方法:索引
- 语法:item = 列表[索引]
- 说明: 索引就是数据在列表中的位置编号, 索引又被称为下标, 默认从0开始
- 注意:使用不存在的索引,代码执行会报错!
name_list = [‘张三’, ‘李四’]
print(name_list[0]) # 张三
print(name_list[1]) # 李四
6.列表反转方法:reverse()
- 语法:列表.reverse()
- 说明:反转列表, 将列表中的元素倒序
- 注意:方法执行是对原数据进行的修改
num_list = [1, 2, 3, 4]
num_list.reverse()
print(num_list) # [4, 3, 2, 1]
7.列表排序方法:sort()
- 语法:列表.sort(reverse=False)
- 说明:将列表按指定规则进行数据排序, 默认为升序
- 注意:reverse 表示排序规则,默认是False表示升序,设置为True表示降序
val_list = [8, 100, 30, 10, 40, 2]
val_list.sort(reverse=True)
print(val_list) # [100, 40, 30, 10, 8, 2]
8.列表统计方法:count()
- 语法:num = 列表.count(目标数据)
- 说明:统计被测试值出现的次数
- 注意:如果目标数据不存在则返回 0
data_list = [‘python’, ‘java’, ‘python’, ‘php’]
print(data_list.count(“python”)) # 2
二、字典
1.字典的定义
- 注意:字典中的键一般都使用字符串,并且键名不能重复(如果重复原数据会被覆盖)
2.字典增加
- 语法:字典[‘键’] = 值
- 说明:在字典中增加键值对或修改已有键对应的值
- 提示:果键不存在, 则增加键值对; 如果键存在,则修改键对应的值
info = {
“name”: “tom”,
“age”: 18
}
info[“salary”] = 100000
print(info) # {‘name’: ‘tom’, ‘age’: 18, ‘salary’: 100000}
3.字典删除方法
- 语法:字典.pop(键)
- 说明:在字典数据中根据给出的键删除对应值
- 提示:如果给出的键在字典中不存在, 代码执行会报错!
info = {
“name”: “tom”,
“age”: 18,
“gender”: “男”
}
info.pop(“gender”)
print(info) # {‘name’: ‘tom’, ‘age’: 18}
4.字典修改方法
- 语法:字典[‘键’] = 值
- 说明:在字典中增加键值对或修改已有键对应的值
- 提示:如果键不存在, 则增加键值对; 如果键存在,则修改键对应的值
info = {
“name”: “tom”,
“age”: 18
}
info[“salary”] = 100000
print(info) # {‘name’: ‘tom’, ‘age’: 18, ‘salary’: 100000}
5.字典查询方法:get()
- 语法:value = 字典.get(键)
- 说明:通过键名查询对应值
- 注意:如果查询的键在字典中不存在, 代码执行会返回 None(空值)!
info = {
“name”: “tom”,
“age”: 18,
“gender”: “男”
}
print(info.get(“name”)) # tom
print(info.get(“abc”)) # None
6.遍历字典的Key
- 语法:for key in 字典.keys():
- 说明 循环拿到字典中的每个键名
info = {
“name”: “tom”,
“age”: 18,
“gender”: “男”
}
for key in info.keys():
print(key)
7.遍历字典的Value
- 语法:for value in 字典.values():
- 说明:循环拿到每个键对应的值
info = {
“name”: “tom”,
“age”: 18,
“gender”: “男”
}
for value in info.values():
print(value)
8.遍历字典的key和value
- 语法:for k, v in 字典.items():
- 说明:循环拿到每个键和值
- 提示:调用字典.items()方法获取字典的键和值,并自动赋值给不同的变量
info = {
“name”: “tom”,
“age”: 18,
“gender”: “男”
}
for k, v in info.items():
print(f"key={k} value={v}")
三、元组
1.元组的定义
- 说明:元组和列表一样,都可用于存储多个数据,不同之处在于元组的元素不能修改
- 注意:元组中只包含一个元素时,需要在元素后面添加逗号data = (1,)
2.元组查询方法: 索引
- 语法:item = 元组[索引]
- 注意:使用不存在的索引,代码执行会报错!
tuple1 = (1, 2, 3)
print(tuple1[1]) # 2
3.元组查询方法: count()
- 语法:num = 元组.count(目标数据)
- 说明:统计被测试值出现的次数
- 注意:如果目标数据不存在则返回 0
tuple1 = (1, 2, 3)
print(tuple1.count(3)) # 1
4.元组的特殊用法:交换两个变量的值【面试题】
- 说明:
• 在 Python 中可以使用对应数据个数的变量, 获取对应元组数据中的每一个元素
• 在 Python 中定义多个元素的元组数据时, 小括号可以省略
• 借助以上两个特性, 可以通过元组快速实现交换两个变量的值
num1 = 100
num2 = 200
#交换两个变量的值
num2, num1 = num1, num2
print(num1) # 200
print(num2)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