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吴俊宏(华为光接入智能化技术规划专家)全文约2744字,阅读约需8分钟
不久前,笔者与好友就“未来还会存在超级App吗?或者未来还会存在各种App吗?”这一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讨论结束后,笔者整理了自己的思考与大家分享(如果各位有其他见解,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基于AI技术的进步,以及人机交互的“最佳互动性体验”原则,在不久的未来,超级App或者当前“挑瓜捡菜式”的App的体验形式将不复存在,或者逐步被AI-Agent替代,这不仅仅是端侧厂商的选择,也更是从用户体验出发的“自然选择”。为什么笔者会这么认为呢?请接着看下去!
01沃纳姆原则的打破
在消费电子领域,尤其是以智能手机、Pad、PC为主的时代,端侧硬件厂商和OTT(或者直接说App)生态厂商之间有一个著名的沃纳姆原则,当端侧硬件厂商(例如智能手机制造商)占据市场的大部分份额(通常指超过50%或60%的市场占有率)时,该厂商拥有更大的主导权,可以控制生态系统中的其他参与者(如应用开发者、内容提供商)的行为和收入来源。这个原则主要描述了硬件厂商如何利用其市场主导地位,限制或引导其他生态系统参与者的行为,以巩固其市场地位。
关于沃纳姆原则总结:
▪ 手机厂商主导权:通常在市场占有率超过50%时占据明显主导权(现实中,某个手机厂商市占比超过20%时,就具备很强的话语权)。
▪ App厂商主导权:当市场占有率超过60%时,该厂商在应用生态系统中具有显著的主导权。
这种现象在当下尤为明显。随着AI-Agent的到来,这个原则可能将被打破。以iOS 18的初步迹象为参考,未来的人机交互“界面”将不再局限于手机上繁杂多样的App,而是转向以“人性获取信息最简洁路径”为核心设计理念的新型交互界面。这些简洁的交互界面具备以下特点:
- 无需下载安装任何App,实现即点即用;
- 结合语音交互、文字输入和感知输入的多模态交互方式;
- 信息反馈将以声音或视觉画面形式呈现。
这种交互界面将成为未来的主流,而现有的App将转型为后台服务。OTT厂商将沦为端侧设备的供应商,用户将感知不到是谁在为自己服务,这有点像你的私人专属管家,你只需要下达命令,你的私人专属管家将根据你的个人喜好选择合适的服务,中间劳动过程的参与不是重点,重点是你想要达成的目的,所以像现在在手机里扒拉各个角落的各色App,以及在各色App里扒拉自己想要的功能,其实这些都不是必须的,也不是用户想要的。更重要的是这些更不是端侧厂商所需要的,或许端侧厂商才是树干,OTT应该是藤蔓?
02未来重要交互模式的变化趋势
想要探讨未来交付模式的变化趋势,我们可以先从一些经典论文和名人名言获得深刻见解。例如马歇尔麦克卢汉在其著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探讨了媒介作为人类感官的延伸,如何影响人类感知和与外界的交流。他还提出了“媒介即信息”的观点,强调了媒介形式比内容本身对人类体验和社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在理论支持方面,人机交互(HCI)、信息检索理论、感知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等领域为理解和设计有效的交互方式提供了基础。
◆人机交互理论(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HCI):直接操作理论、自然用户界面;
◆信息检索理论(Information Retrieval Theory):信息获取的效率和精确度、布尔模型与向量空间模型;
◆感知心理学与认知科学:信息处理模型、模态转换与多模态交互理论。
基于这些理论和观点,我们可以大胆推测未来重要的交互模式的变化趋势:
趋势 1:多模态交互模式,即通过对基于视觉、触觉、听觉等叠加时间、空间的感知,来预测人或者物的某一行为,提供主动感知、主动式的服务模式。
趋势2:如果是人主动发起的交互请求,那么基于语音式的“吩咐”式交互模式在某些场景(具体是哪些场景,详见第三部分的分析)下具备优势。
03人主动发起的“语音交互”分析
语音交互的确是一个重要的交互媒介,且未来愈发重要,但笔者并不认同语音是唯一的交互媒介。以下,为笔者关于“语音交互”的优劣分析。
语音交互相较于传统的App交互式,确实具有一些天然的优势。以下是语音交互的主要优势:
1.自然性与便利性:
◆ 语音是人类最自然的交流方式之一,不需要学习复杂的操作流程。因此,语音交互降低了技术使用的门槛,特别适合那些不熟悉技术的人群,如老人和小孩。
◆ 语音交互允许用户在忙碌或不方便操作手机时使用,如开车、做家务时,只需通过说话即可完成任务。
2.快速与高效:
◆ 在执行简单任务时,语音交互往往比手动输入更快速。例如,通过语音指令拨打电话、发送信息、查询天气等,都比手动操作更快捷。
3.解放双手与眼睛:
◆ 语音交互让用户可以在不使用双手或不看屏幕的情况下完成任务。这在驾驶、烹饪或其他需要双手和眼睛的活动中尤其有用。
4.更丰富的情感表达:
◆ 语音可以传达情感、语气和意图,这在传统的图形用户界面(GUI)中是难以实现的。语音交互可以通过语调、音量和速度来表达不同的情绪,这使得与设备的互动更加人性化。
同时,语音交互也存在着一些劣势:
1.不便利的环境:
◆ 在某些环境下,使用语音助手可能不太方便或尴尬,比如“在公共场所或嘈杂的环境中”。用户可能不愿意在这些情况下使用语音输入,而更倾向于使用文字输入或其他方式来完成任务。
◆ 人们使用的场景更加多样,可能是通勤上下班的路上、公司、商场或者一家咖啡馆…… 这些公共场合不适合使用语音助手,我们很难在地铁或是公司里喊一声“Hi XX”唤醒语音助手,然后让它来帮你拨打个电话或者给某人发个消息,这难免会有些尴尬。
◆ 在家里或是开车时是语音助手适合的使用场景,利用语音助手发消息或是设置导航等,在一些相对私密的场景中语音助手便可以帮助用户解决一些问题。
◆ 总之就如同:你不会在公共场合大声呼叫亲朋好友一样,但是在家里等私密环境就不存在这样的顾虑。
2.语音识别准确性和操控效率:
◆ 尽管语音识别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然存在识别错误的情况。用户可能会因为语音助手无法准确理解其指令而感到沮丧或不满意,从而减少使用频率。
◆ 我们可以用闹钟来举一个例子,如果你对语音助手说“定一个 8 点的闹钟”,语音助手一定不会明白你是要定个“明天早上 8 点的闹钟”,还是“晚上 8 点的”?而在你与语音助手反复确认中,可能效率上并没有你用手来操控闹钟的效率高。
3.隐私和安全问题:
◆ 一些用户可能担心语音助手会记录他们的语音指令并传送到云端进行处理,因而担心隐私泄露和安全问题。这种担忧可能会减少用户对语音助手的信任度和使用意愿。
4.功能限制和适用范围:
◆ 语音助手的功能可能不够丰富或不够广泛,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如果语音助手只能完成一些基本任务,而无法满足用户更复杂的需求,用户可能会选择其他更适合的工具或方式来完成任务。
最后,在未来新的 AI 大环境中,我们要基于用户潜在内心的体验诉求考虑:通过端侧交互界面,智慧家庭的交互界面等等的模式,解放双手,解放市场“挑瓜捡菜式”的信息获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