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装物联网信息化建设的动因
信息化改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启航,旨在提升被装保障的效率。随着时间的推移,硬件的广泛运用和软件的快速迭代,装备业务在规划、制造、分发以及战时支援等核心环节,已经与信息系统深度融合,基本完成了信息化转型。这样的改变有效解决了过去装备保障工作中任务繁重、手工操作低效的问题,极大提高了保障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尽管如此,当前的装备保障信息化进程仍遭遇不少挑战。在物联网信息化方面,缺乏高效流畅的网络平台,业务处理大多依赖单机操作,设备及信息共享方面存在不少短板。同时,装备管理依旧沿袭层级汇报、审批、汇总以及总部决策的传统流程,还未完全实现供应的精准化、管理的网络化以及保障的可视化目标。故此,广州一芯未来倡议:推进装备物联网信息化进程,以提升装备物资管理效率,这对BD的后勤支持及全面建设具有关键性影响。
二、被装物联网信息化技术基础
(1)互联物联技术
互联物联技术致力于将实体装置、感应器、操控单元等通过计算机网络互连,实现数据的交互与通讯。这项技术依托于射频识别(RFID)、红外侦测、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先进信息感应装置,依照既定协议实现万物互联,完成信息的交换和传递,从而实现智能化的辨识、定位、追踪及监控等操作。
(2)RFID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作为一种无需接触的自动辨识技术,通过射频信号来自动识别目标并搜集相关信息。RFID系统一般由标签、读写器以及天线等组件构成。标签内存储了被识别物体的信息,而读写器则通过天线发射射频信号来激活标签并提取信息,最终将搜集到的数据传输至后端系统进行进一步处理。
(3)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技术在计算机应用领域扮演着核心角色。在大部分情况下,计算机处理的是数字信号,传感器则起到了将现实世界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重要作用,为计算机处理提供可能。
三、被装物联网信息化硬件选型
(1)RFID射频识别通道
1.规格: 射频通信要求符合国家军用射频识别标准,空中接口协议符合GJB7377.1A-2011《军用射频识别空中接口第1部分:800/900MHz参数》,读写器接口协议应符合GJB7378.1-2011《军用射频识别空中接口符合性测试方法第1部分:800/900MHz》;能够读写满足ISO18000-6C《860MHz至960MHzC型空中接口通信参数》标准的标签(须提供国家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报告);
2.读写器满足防尘防水:防护等级≥IP65,符合GB/T4208-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要求提供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
3.对现有被装包装箱内射频标签的识别率达到100%。
4.读写器符合适应GJB150A环境要求。高温试验:关机状态下在60℃至70℃,设备数据存储时间不少于24h。开机状态下在40℃至55℃工作2h,设备读写储存功能正常。低温试验:关机状态下-25℃至-55℃,设备数据存储时间不少于24h;开机状态下-20℃至-40℃工作2h,设备读写储存功能正常。
(2)RFID多功能手持终端
1.处理器:国产CPU,≥六核1.8GHz;国产操作系统;
2.内存容量:RAM1GB或者以上,ROM32GB或者以上;
3.显示屏:尺寸≥5.5英寸,电容式触摸屏,分辨率1024*768,高清全视角;
4.射频通信要求:符合国家军用射频识别标准,空中接口协议符合GJB7377.1A-2018《军用射频识别空中接口第1部分:800/900MHz参数》,工作频率范围为920MHz~925MHz;读写器接口协议应符合GJB7378.1-2011《军用射频识别空中接口符合性测试方法第1部分:800/900MHz》;能够读写满足ISO18000-6C《860MHz至960MHzC型空中接口通信参数》标准的标签(须提供国家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报告);
5.安全性符合GJB7369-2011《军用射频识别系统安全通用要求》的安全防护等级B级(须提供国家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报告);
6.数据传输支持离线和直连两种数据传输模式,直连模式下获取的数据能直接传输到WMS系统;具有防掉电数据安全保护,在完全掉电(卸下电池及不接外接电源)的情况下,数据不丢失(须提供国家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报告);
7.加密模块接口:能够与服务端进行数据交互,支持与相应COB形态安全保密模块匹配(须提供国家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报告);
8.手持管理终端满足防尘防水:防护等级≥IP65。
9.手持管理终端要能识别现有被装包装箱射频标签、二维条码和被装单品二维条码,并且兼容被装2.0专用软件APP。
(3)火灾预警系统
1.可自动生成所辖区内安装场所所设置的传感器、预警摄像头数量,火情发生率等数据信息。
2.可自主感知火灾发生环境变化,通过传感器实时检测报送火源位置、温度、烟雾等参数,自动对火灾
危险程度进行评估。
3.可联接其他安全设备,如自动报警设备、指示灯等。
4.可显示使用者对设备的操作记录、设备的的报警记录、故障记录。
5.具备视频监控信息管理功能,系统可以存储视频画面。
6.系统设计应符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条规定。
四、服装物联网信息化的进展趋势与面临的挑战
(1)进展趋势
①技术与创新融合:将物联网技术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相结合,推进服装物联网信息化监管向更高级别发展。采用高级传感器、RFID技术、智能辨识算法等,对服装资源进行精确跟踪、即时监控及智能管理。
②全流程供应链改进:打造从生产到军需的完整供应链保障体系,精简中间环节,增强供应效能。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服装资源的自动化分拣、智能配送与迅速反应,增强后勤支援能力。
③智能化决策支援:利用物联网技术积累的大量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索,为军事后勤决策提供精准的依据。通过智能算法预计服装资源的需求动向,优化库存与资源配置。
④标准化与互通性:推进服装物联网信息化监管系统的标准化建设,确保各类设备及系统间的互通性和兼容性。设立统一的数据规范和接口准则,提升信息共享和联合作战的能力。
(2)挑战
①数据安全与隐私保障:物联网设备增多与数据量膨胀使得数据安全成为紧迫议题。亟需强化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安全措施,防止数据外泄和未授权访问。同时,要关注个人信息保护,确保服装物联网信息化监管系统在处理个人信息时遵循法律法规。
②设备兼容性与互通性:不同生产商的物联网设备可能遵循不同的通信协议和技术规范,影响设备间的兼容性和互通性。需加强技术规范的制定和普及,促进设备间的顺畅连接和协作。
③技术更替与迭代速度: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对服装物联网信息化监管系统的技术升级和迭代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强化技术研发和创新,紧跟技术发展动态,保持系统的领先性和竞争力。
④人才培育与团队构建:服装物联网信息化监管系统的建设与运营需求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团队支撑。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提升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保障系统的高效率运作和持续发展。